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动态 >
环球资讯:业绩确定性丝毫不差于茅台,药明康德,稳得不能更稳的2022年报
来源: 价值事务所所长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03 18:46:08

点赞了的2023发财,关注的年年发大财!

本文是《价值事务所》的原创文章第1238篇。 文章仅记录《价值事务所》思想,不构成投资建议,作者没有群、不收费荐股、不代客理财。

最近我们追踪了普洛药业的年报,其实从普洛药业的CDMO业务表现我们很容易看出国内CXO的整体景气度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毕竟 一个由原料药向CDMO转型的企业都能实现在手项目数量逐季度增长 ,那更何况自始至终处于第一梯队的龙头了。

这不,药明康德又一次通过成绩单向市场证明了他有多优秀。

业绩持续炸裂的药明爸爸

由于药明在2022年接到了辉瑞的新冠大单,2022全年业绩高增长基本是明牌了,所长在此也并不想给大家再复述一遍药明的业绩有多么牛,那个意义不大,毕竟,咱们做投资投的是未来,比起已经成为过去式的业绩,我们更应该关心他未来能成长到哪一步。

上图为药明体内在跑的项目总数情况,我们不难发现,同普洛一样, 药明的所有在手项目数量也整体呈现出逐季度增长的趋势 ,而且整体增长非常快,尤其是2022Q4,不论是临床前、临床一期,还是临床二期、三期以及商业化项目, 比起Q3都明显加速了

需要注意的是,药明2022年一直在忙辉瑞的新冠超级大订单,在超级大单对公司原有资源形成较大挤压的情况下,公司的整体业绩和在手项目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,这真的有点强(即便剔除新冠,公司的化学业务整体依然实现了40%的增长)。

非常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,尽管药明支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开支(96.9亿),但扣除资本开支的经营现金流还是录得了正数(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6.16亿),两者一抵消,整体为+10亿左右, 这是公司自2018年以来首次取得经营现金流大于资本开支的成绩 ,也许这也是公司于2022年10月发布公告拟终止H股增发的原因所在吧,自己造的血终于可以覆盖自己的庞大开支,不出意外,公司今后应该不再需要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,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药明也说,不会再有额外融资了,目前公司的现金流很健康。

不过,对于药明康德现有的小分子本身,其实所长关注更多的是CTDMO业务的发展,也就是下一代技术细胞/基因疗法的外包情况。

2022年公司的项目情况如下图,说实话,所长还是有些失望的,Q4比起Q3也就多了一个临床二期项目,全年项目数量比起2021年还有所下降。

虽然公司全年CTDMO实现营收13.08亿,同比2021年有27.4%的增长,但项目数总归是少了,未来业绩情况毕竟是由在手项目数决定的。但减少也可以理解,目前基因/细胞疗法整体还处于发展极早期,项目失败风险较大,数量反复可以理解,如果不和2021年比和2020比,两年时间,项目增长的复合速率还是比较可观的。

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的说法:其CTDMO预计将于2023H2迎来首个商业化生产项目,值得期待!

虽然项目数增长不是很让人满意,但药明依然是细胞/基因疗法寡头级选手,一年13亿的营收绝对足以傲视群雄,没有对比没有伤害,我们在此做一个对比。

国内同样有布局CGT CXO的企业中,博腾、康龙都还处于千万级别营收;纯粹的CGT CXO企业和元生物2022年全年营收为2.94亿;金斯瑞的蓬勃生物是大分子+CGT,2022年一共一亿多美元的收入,预计CGT收入不会过半,大致与和元收入差不多。

换句话说就是,把金斯瑞、和元、博腾、康龙的CGT业务加起来,都不如药明一家多,况且他们的项目几乎都处于早期阶段(临床前或临床一期),但药明今年有希望接到商业化订单。

药明也不需要多做什么,保持住现在的优势,静静地等CGT的风刮起来即可。

中国CXO必将成为全球CXO

由于近期CXO板块整体行情不佳,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鬼故事。不论大家如何不承认,事实上, 行情就是会给人洗脑的 ,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喜欢给发生的一切事情找原因。当行情大涨时,我们会为涨找理由,然后理由找着找着我们自己都信了,觉得相应的公司就该如此牛逼;同理,当行情下跌时,我们也会想给下跌找理由,然后找着找着自己也慌了,会觉得这公司怎么这么烂。

当下市场上关于CXO的鬼故事说得最多的就是欧美制造业回流。

讲真,所长个人对此嗤之以鼻,而且这几乎是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共识,别的不说,我们就想想, 为什么在2022年全球关系如此微妙的背景下,辉瑞会将新冠这么重要的订单全部外包给中国企业

辉瑞第一个下单的是药明,药明产能不够又找了凯莱英,凯莱英产能不够又找了博腾。

为什么辉瑞不自己生产,或者找那些欧美CXO生产?

其实,药明的员工结构图就可以说明一切,我们仔细看下面两张图,截至2022年底,药明康德 一共拥有员工4.4w人,其中,研发人员3.67万人 ,占整体员工比例高达82.68%。

这四万多员工里, 只有七千多是本科以下学历,剩下的三万四千多人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,连博士都有一千四百多人

要知道,一般的药企/biotech,都只有几个博士而已,比如康泰生物,整个公司就8个博士,但药明康德一家就是一千四百多。

欧美的生物医药人才稀缺且昂贵,平均年薪10万美金,你放到中国,10万美金就会变成人民币,而且绝对不会缺人,生化环材被称为国内四大天坑,本科生毕业平均薪资就是5-6k。按药明的话说就是,应届生都是一个班一个班的招,像所长当初的同学,不少就进了药明、康龙等CXO企业。

其实, 国内CXO的本质就是靠国内的工程师红利(请注意,是工程师不是人口)在全球套利

正是因为我们的成本优势、效率优势过强(国内可以996,欧美绝不可能),同样的药品,我们可以帮客户又快又好又便宜地做出来,如果客户不找我们他们自己做,成本大大提高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是药品上市时间可能会拉长,创新药这个东西就是和时间赛跑,毕竟专利是有有效期的,相应企业需要在专利有效期内收回所有的研发成本并实现盈利。

而欧美的企业都是要面对全球竞争,假设他不同我们合作,他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合作,那吃亏的就是他们自己,因此,不论全球关系如何演变,只要没到战争那一步,相应企业该怎么做生意还会怎么做生意。

就看药明,2022年,其体内的项目数还是一直在高增长,并没有变少。

因此,在过去的文章里所长一直在强调, CXO是一门天生属于中国的生意,未来全球最大甚至Top 5的CXO全都会出自中国

而且博腾股份也说,未来的CXO想要取得长足发展,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全球化。

写在最后

2022年由于有辉瑞大单,药明取得了超级辉煌的成绩,这样的快速增长到2023肯定不可持续。根据公司的业绩指引,2023全年营收实现5%-8%的增长,对于这个数字,所长自己还是很满意的,毕竟博腾给出的指引是剔除辉瑞大单同比增长30%,换句话说就是综合一下今年负增长。

而且按照药明的尿性,一般最后公布的成绩会比指引高一点,因此,所长预计,2023药明的营收应该可以实现10%左右的增长,利润也许会高一点达到12%。

最后附上市场对药明康德2023-2024年净利润的一致预期:99.42亿、124.27亿。

声明: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巨大风险,需谨慎谨慎再谨慎,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,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,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,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?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